【A股熱潮】A股暴漲後 高盛Q&A回應十大問題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02/28 14:49

最後更新: 2019/02/28 16:06

分享:

分享:

2019年才過去兩個月,中國股市已經一舉摘掉去年「熊冠全球」的帽子,逆襲成為今年迄今為止最牛氣的市場。截至周三收盤,滬指今年累漲18%,深綜指累漲24%,創業板指累漲22%。究竟是新一輪浩瀚牛市的起點還是曇花一現的春季暴動,市場眾說紛紜。

高盛在最新的一份報告中給出了樂觀的看法,認為在經過一輪強勢反彈後,在3月經濟數據可能疲弱的背景下,市場或將在短期面臨獲利了結的壓力,但考慮到下半年經濟企穩、政策持續寬松、投資者倉位低以及散戶信心重燃等因素,但任何大幅回調都可能為進一步做好准備。

以下為高盛十問十答。

1. 是什麼推動了這次反彈?

據高盛研究顯示,貿易樂觀情緒和人民幣升值是這波漲勢的主要推動因素,在今年漲幅中約貢獻了近一半的動力,而增長和信貸這兩個宏觀因素在本輪反彈中退居次要地位。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包括影子銀行流動性穩定、MSCI擴容、以及可能對資產市場產生比實體經濟更直接影響的政策寬松措施(預期),例如,逐漸放松對私營經濟的偏見,以及支持市場的政府政策等。

2.歷史先例是什麼樣的?

高盛通過分析2002年以來的滬深300指數數據發現, 單日上漲5%往往預示著未來一個月回報平淡,但也有60%的概率20%的漲幅會持續三個月以上。

3. 估值如何?

高盛認為,當前A股估值並未過高。截至2月26日,中國A股的整體市盈率為11.6倍,剔除銀行股後為14.1倍,剔除科技股後為11.2倍,均大致或略低於各自的中期水平。就行業而言,大多數都低於或處於5年平均水平,但券商股除外,它們目前的估值約為21倍,比5年平均水平高出0.5左右。在全球範圍內,中國A股相對於新興市場、亞太及日本地區和美國的估值折價分別為3%、16%、30%,均處於各自5年期區間的低端。

4. 盈利如何?

高盛對盈利並不樂觀,認為面臨持續下行風險,與前幾個季度相比,2018年第四季獲利預估轉弱,暗示獲利空間有限。展望未來,高盛預計市場每股收益的修正趨勢保持溫和的負值,預計MSCI中國指數2019年每股收益增長6%,低於普遍預期的11%。但高盛指出,對於盈利的悲觀預期可能已經反映在估值中了,未來收益損失可能帶來的負面價格反應可能相對溫和。

5. 情緒和倉位如何?

高盛測算發現,風險偏好出現了廣泛復甦,盡管仍明顯低於2015年4月的峰值水平。散戶投資者方面,融資融券余額、新增投資者賬戶和換手率等指標均較2018年第四季度的低迷水平略有改善,但仍遠低於2018年初各自的峰值水平,更不用說2015年上半年的「狂熱」水平了。

在配置方面,高盛注意到,目前全球活躍的管理人對中國A股和離岸股票的權重都偏低,同時國內公募基金的現金比率也相對較高,這意味著,如果這種強勁勢頭持續下去,機構投資者將有很強的動機配置現金,以減少跟蹤誤差,提高回報。

6. MSCI會擴容A股嗎?影響如何?

MSCI將在3月1日公布是否調高A股權重從5%至20%。 高盛表示,MSCI有理由同意,這或帶來6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高盛認為,潛在的資金流入可能集中在少數幾個外資青睞的行業和對國際投資者來說稀缺性價值很高的股票,包括主要消費品、非必需品、醫療保健以及精選的工業和科技股。

7. 政策預期如何?

高盛指出,貨幣、財政和行政領域都在實行寬松的政策,但總體規模進和力度相對溫和。預計未來將有更多舉措穩定經濟增長。

8. 與2015年相比有何異同?

2015年上半年中國A股上漲52%,隨後7個月暴跌47%。通過對宏觀、行業和市場指標的比較,高盛發現,增長勢頭和流動性等宏觀環境有所相似,金融環境相對寬松,但市場動態有所不同。高盛認為,目前的市場估值和市場人氣延展程度較低,但市場內部領導動能通常暗示,如果以2015年為例,股市可能進一步上漲。

9. 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高盛指出,鑒於股市強勁上漲,短期內出現拋售壓力並不奇怪。3月初至中旬即將發布的宏觀數據、從3月中旬開始的財報季可能會重新引發投資者對經濟和企業基本狀況的擔憂。此外,雖然不斷上漲的市場幫助減輕了股票質押貸款的部分壓力,但高盛估計,其中約6,700億元人民幣仍面臨清算風險。重要的是,盡管券商的保證金余額仍處於低位,但坊間證據表明,場外杠杆——2015年繁榮/蕭條的罪魁禍首——正開始重新浮出水面。

10. 如何交易?

在選股方面,高盛建議關注那些外資偏愛的,以合理估值提供可觀增長潛力的個股;通常會在市場周期成熟時表現出色的行業,包括券商、房地產、資本貨物和保險;以及基本面穩健的個股,包括那些分析師評級為買入、每股收益修正為正值的大型股。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